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百科

宿鸭湖建成64年,治理泥沙耗费31.6亿,清淤扩容“美中不足”

867HJcbeopms 2024-01-25

宿鸭湖建成64年,治理泥沙耗费31.6亿,清淤扩容“美中不足”,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。

1991年,魏青山等学者发表的一篇文献显示:宿鸭湖内浮游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约为0.02%,湖水氮磷含量丰富,湖泊类型评估为中-富营养型,估计每公顷水面可生产253.08公斤野生鱼,每亩约合16.8公斤。

凭借天然的营养优势,宿鸭湖的捕捞业蔚然成风。据记载,湖区出产30多种鱼类,常见鱼种有鲤鱼、鲫鱼、鲢鳙,其中以鲤鱼最为出名。为充分发掘宿鸭湖的潜力,当地渔业部门从2003年实施责任管理制,科学控制鱼类密度,基本能实现“当年放苗、次年出鱼”。

宿鸭湖出鱼现场(图源驻马店网)

在淤泥较深的水域,大量的河蚌蛰居湖底,资源量颇为惊人。根据水生生物调查估计,宿鸭湖的河蚌等贝类的资源量高达6000吨,平均每年可生产1000吨,其捕捞方式是利用类似于钉耙的渔具在湖底打捞,单条渔船一天可采收1.5~5吨。

宿鸭湖作业渔船(图源驻马店网)

至于鱼类,资源量则更加诱人。湖区渔民总结出了分时段、分策略捕鱼的经验:在春末夏初,主捕翘嘴红鲌、青烧红鲌等鲌鱼,先在特定区域放置草把(起诱鱼作用),再利用大抄网围捕;夏秋时节则利用“迷魂阵”捕捞鲤鲫鲶鳢,渔民敲击船只驱赶鱼群,将鱼群范围收窄至张网处,网口越收越窄,最终在特定水域完成起鱼;到了秋末冬初,渔民则利用围网、拖网机械捕捞放养的鲢鳙、草鱼。

宿鸭湖的捕鱼场面多次被央视媒体记录,每年的销售量高达1000万斤,带动周边约3万人就业,堪称“中国鱼仓”。现场起捕的鱼个大质优,是名副其实的生态鱼,如今宿鸭湖清淤扩容,蓄水量增加,生态鱼的产量有望再创新高。

宿鸭湖渔获大丰收(图源驻马店网)

总体来看,宿鸭湖的清淤工程具有可观的防洪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,真正做到了一举多得!但也有网友“吹毛求疵”,认为清淤工程也存在不足之处,那就是只能清淤,却无法提高宿鸭湖的排沙能力。

不可否认,宿鸭湖的排沙设施受到了当时建造水平的限制。上世纪50~60年代,国内修建的“元老水库”大多都有局限性:比如,制定的防洪标准较低,排沙、通航等配套设施不完善,低估了泥沙淤积的影响。例如:三门峡水库。

在宿鸭湖,排沙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同样存在。湖区的水工建筑物主要有大坝、五孔泄洪闸、七孔泄洪闸、灌溉渠首闸、输水涵闸、电站,但缺少专用的排沙设施,湖区高差、过流构造和来水条件也降低了排沙效率。和挖沙清淤相比,自然排沙的成本更低,效果更显著,还可为下游的汝河补给泥沙,减轻河槽冲刷。因此,宿鸭湖“美中不足”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。

总体而言,清淤扩容工程仍能解决大部分“泥沙之患”,足以改变宿鸭湖“带病运行”的局面。再辅助汝河治理工程,增强对来水来沙的控制,“中国鱼仓”未来可期!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兜雅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