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生活

一枚联想出身的VR创业者,已拿到君联资本千万投资

867HJcbeopms 2024-01-20

一枚联想出身的VR创业者,已拿到君联资本千万投资,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。

Q:为什么目前应用场景更多聚焦在游戏、视频、社交三大领域?是因为更容易商业化?这个技术在其他领域好落地吗?

许:应用场景落地首当其冲是游戏类、视频类、社交类。更多原因在于技术跟这些业务结合,更容易产生新的内容消费方式。游戏类比较好理解,能让消费者身临其境地打游戏,商业模式跟传统的差不多。视频类跟传统的视频行业也差不多,只不过换了一种内容的呈现方式。

另外一个应用在于社交类,相当于它有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出来,比如你进来,我也进来,到一个虚拟空间,甚至可以加上动作捕捉、面部表情,以后在家里,一人戴一个VR眼镜,就不用去茶馆社交了,社交场景就可以映射到你的三维空间里,虚拟人物上面,比如说你的表情、动作都可以映射上来,或者就放一个全景相机,能看到你的朋友坐在旁边。

Q:乐蜗的全景相机已经开发出来了? 假如《接招》想做VR内容的视频,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吗?制作成本很高?

许:有低成本的解决方案,大概在10万左右。也有高成本,一套大概30万到40万。如果对输入图像的质量要求不高的情况下,可以选择便宜的解决方案。

为什么成本高呢?因为目前需求量比较小,所以很多东西都是定制化的。我们的很多片子都是用自己的全景相机拍摄出来的,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向民用开放,价格比较贵,我们自己内部使用。

制作VR视频内容,需要专门的设备,学习成本不高,操作起来比较快。可能在拼接、剪辑、添加字幕等后期制作环节会比较麻烦,因为它是一个球形的世界,摊开就变形了。这个解决方案肯定越来越优化,现在才刚刚开始。

Q:针对VR和AR,哪个技术前景会更好一些?或者两者并行?

许:这并不是一个并行的市场,两个应用场景不同,初衷不一样。VR是把你带到另外一个地方,AR是增强现实,比如说你看到这张桌子,然后桌子上长了树什么的,它不阻挡你视线,但是技术发展到最终,两个东西可能会融合。

这是两种不同的方法。游戏的玩法跟游戏设计,用AR手法的去做还是用VR的手法去做?这两种形式不冲突,VR是一个技术,AR是一个技术,游戏你可以跟VR去结合,也可以跟AR去结合,但是你跟不同技术的结合,表现形式、玩法、设计都不一样。

Q:AR的技术要求会更高?

许:看你怎么定义AR。类似谷歌眼镜的第一代产品也叫AR,这个技术含量其实也不算特别高,像微软的Hololens,因为是实时在实际场景三维扫描建模,计算量会比较高,技术实现难度会比较大。因为AR的最好效果是,无论你走到任何地方,这个场景中的碗、茶杯、桌子、灯等实物,都能实时实现三维扫描,建好模型,然后再在模型上叠加虚拟的东西,这个计算量太高,包括微软Hololens每次展示的时候,它在一个桌子上面呈现一个虚拟的东西,它的三维模型都是事先建好的,都不是实时建立的。

Q:看国内公司,更多走的是VR技术路线?

许:也有公司在做AR,但比VR要少一点,因为AR技术门槛会稍微高一点。

Q:你们如何不断构建乐蜗的竞争壁垒?

许:现在大家都在讲软硬一体化,硬件里面的器件、固件,肯定在整个生态中是公开的。比较关键的一点在于谁家在算法、软件的处理方面,能不能做得比较流畅、效率比较高。因为它是一个新的品类,没有参照物,有很多需要摸索,这是一个经验累积的过程。

本质上来讲,它是一个人跟内容交互的全新方式,普通的画面是对着电视机看,导演让你看什么就看什么,一段一段视频都是剪切好的,但在VR的内容里面,你可以探索式地去看、自由地去看。

这就包括两方面:一、在硬件上,怎样在这种使用场景中,把交互做好、把体验做好;二、在内容制作上,除了现场的,比如体育、综艺,还有很多影视类的,到底怎样用这种手法去表现一个故事,怎样去叙事,这个都是全新的,传统导演、制片人之前的经验完全不适用。

Q:就你观察,除了看团队之外,投资人一般如何衡量一家VR/AR企业?

许:现在没办法给VR企业严格算估值,它不像互联网公司可以拿用户数作为估值的一个参考标准。毕竟这个产业没有先例,只能说投资人能给多少钱,创业者能出让多少股份。但技术肯定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。

比如说,阿里巴巴前不久领投的一家企业Magic Leap, 2011年成立,现在产品还没出来,只是申请了一些专利,估值已经高到45亿美元。大家还是长期看好VR/AR产业。

Q:行业有哪些瓶颈需要突破?

许:我觉得主要是硬件的小型化和运算能力。这两方面突破之后,设备做得跟墨镜一样大小,或者比墨镜厚一点,消费者接受起来会比较自然。等硬件体验、计算能力、网络带宽、基础技术等基础设置铺设好之后,后面的应用可以百花齐放。

现在的VR行业仅仅停留在功能机到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阶段。业内人士都看好,但就消费者来说,智能机能干的事情,远远比功能机干的事情多。你看后面,手机的GPS、上网等功能不断完善,用户体验就越来越好了。开始时,安卓机应用商店中没有几个应用一样。

Q:商业化需要一段时间,你们如何实现自我造血?

许:前期肯定要靠外部注资,但它并不是2VC模式,要看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。在VR早期赚不到钱。

这个领域,一些公司是做技术的,投入重金搞研发。一些公司是做生意的,创收能力会强些,比如通过做线下体验店获得现金流,有时他们直接采用外部的技术就可以。大家都能找到比较好的发展方向。

我们更偏向以技术为导向,几乎100%是技术人员,我也算半个技术人员。走2C模式,前期两年肯定需要投入。2B业务的收入能cover掉部分成本。

Q:如何看待你们的对标企业?

许:从技术层面来讲,目前大家水平相当,没有技术特别突出的企业。在中国,华为的技术是做得比较出色的,如果这种技术导向出身的公司做VR,会有一定优势。其他很多公司还是以做产品为主,在关键技术方面,不会花多资源做技术。

整个投资环境是追求快进快出。这也是中国难以出现Google的原因。但在国内,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,投资环境发生改变,一些投资人不再着急追求快进快出的项目(毕竟技术研发周期一般比较长),尽管前期技术导向的公司走得会很艰难,但应该能走出来。

Q:如果可以更改创业以来的某个决定,想更改哪个?

许:世上没有后悔药,创业公司每个决定都是经历,你趟过的坑就是经验财富和壁垒。只要大方向把握的没有问题,前期多经历一些问题其实不是什么坏事,最起码能打磨团队战斗力。所幸我们没有在大方向上出现过问题,当然其他小错误也犯了很多,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严重到想吃后悔药。

Q:哪件事情,是你三年或五年前不被看好,但现在已经变成现实了?

许:三五年前看好,但是现在发现不好的倒是比较多,比如智能手表、智能手环。因为很多东西,经过市场验证之后,发现根本没有切中真实的用户需求。

Q:如果可以采访一位创业者,你最想采访谁?最想问什么问题?

许:想采访的成功创业者很多,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。成功创业者往往在某一方面是很执着的甚至有些偏执,所以我挺想请教创业过程中,尤其是行业早期如何处理远期目标或理想跟现实发展之间的关系。

『接招微信号:itakethat』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兜雅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